亲爱的2018级新同学、武警安庆市支队各位官兵、老师们、同学们、同志们:
大家上午好!
夜雨早来歇,龙山秋气新。九月的校园,渐渐褪去盛夏的酷暑与热烈,迎来金秋的成熟与收获;经历六月的鏖战、七月的期许、八月的向往,今天5508名新同学聚集在这里,参加安庆师范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,为自己人生又一次新起航剪彩。我谨代表全校师生,向2018级全体新同学表示最热情的欢迎!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、悉心培育你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!向承训的武警安庆市支队全体官兵表示最衷心的感谢!
古人云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”。今天,你们带着些许青涩懵懂,带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,从全国26个省市区、从四面八方如约而至,为校园注入新时代的青春活力!入学前,同学们都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大学是什么样的,有的同学还有些彷徨,而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,还有同学已经琢磨着要加入哪个社团、从事什么职业、考哪所大学的研究生。是的,大学正是这样,一边连着高中的书桌,一边通往社会的大门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告诫青年学子:每一个时代,不愁没有追随这个时代的流俗,而时代所需要的,则是能领导这个时代的人物。
大学表达了一个时代,也深深地影响着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从文艺复兴、宗教改革、工业革命,到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、科学浪潮、技术革命等,这些变革运动的领袖人物,无不和大学相连,那些推进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,无不渗透着大学的力量。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也告诉我们,大学之大,在于学问之大、胸襟之广、理想之高,在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弄潮儿。
同学们,你们现在伫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大学。这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学。说她古老,那是121年前,安徽最大的省学——敬敷书院移建于菱湖之滨,揭开了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序幕,也开启了这里长达两个甲子的办学历程。121年间,这里大师云集、名流辈出,陈独秀、郁达夫、刘文典、苏雪林、陈望道、朱光潜等一大批民国精英、社会贤达先后汇聚于此,著书立说,弘文励教,跨越三个世纪的励志践行、薪火相传,砥砺出“敬敷、世范、勤学、笃行”的大学精神,菱湖校区现存的敬敷书院和国立安徽大学红楼,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,见证了学校百年发展的沧桑。
说她年轻,那是2016年3月,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,学校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,成为皖西南和大别山片区唯一一所冠名“大学”的高校。学校现有龙山、菱湖两个校区,占地面积2800多亩,设有17个学院,80个本科专业,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、7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,涵盖文、理、工、经、管、法等10大学科门类,在校生2万余人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,其中正、副教授500多人,博士、硕士学位的教师超过教师总数90%。
回首121年,变化的是校容校貌,凝成的是办学精神和育人传统,不变的是一届又一届学子走进校门又走向四面八方,为自己赢得喝彩,为学校争得荣誉,为祖国做出贡献。“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”,从今天起,你们也将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。虽然你们来自大江南北、长城内外,但从今天开始,你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——安庆师范大学,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安庆师大人。
马克思曾说:“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,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。”今年5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:“青春理想、青春活力、青春奋斗,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”。他号召当代青年,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,在实践中追逐青春理想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,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。
从今天起,同学们就要开始大学生活。你的大学也许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岭,选择什么样的大学生活,也许将决定你的人生坐标和走向;你的初心是什么?你的诗与远方在哪里?走出校门的时候,你能从这所大学带走些什么?在匆匆前行的时候,同学们不妨伫立片刻,思考一下那个久远而古老的终极命题!今天是开学典礼,是同学们入学的第一堂课,也是你们“千禧一代”的成人礼。借此机会,作为师长,我想说几句话,是希望,也是嘱托。
一要砥砺情怀,用梦想引领未来。情怀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高尚情操和胸怀,是人之为人的精气神所在。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是奋斗者的情怀;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是革命者的情怀;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是教育者的情怀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大学是梦想起航的地方,也是砥砺情怀的港湾;梦有多远,人生就有多壮阔;情怀有多深厚,天地就有多宽广。此时此刻,我不想跟同学们赘述你们要如何如何规划明天,也不想唠叨你们该如何如何追逐梦想。因为,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专门课程和实践活动在等待你们,你们将从中终身受益。我最想告诉同学们的是,几千年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,百善孝为先。开学季,那一幕幕定格在瞬间的镜头,一句句不厌其烦的叮咛,一步步回头挥望的背影,饱含着多少人世间的温馨。感恩是一种情怀,感恩父母、感恩亲人、感恩师长、感恩祖国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,这是人类奋发前行、永不迷失的不竭动力。
二要回归常识,用奋斗成就未来。去年7月10日,人民日报、团中央媒体发文痛批:沉睡中的大学生,你不失业,天理难容。文章例数大学校园种种场景,痛批大学校园种种怪相!刚刚,新华社刊文猛批“油头粉面A4腰,矫揉造作兰花指”,时下令人错愕的娘炮做派,在“娱乐至上”“流量为王”的误区中,一些影视作品、网络平台、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,散发着猎奇、拜金、颓废的气息。人们不禁发出追问:共和国的国家精神,到底靠什么来支撑!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,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反复强调,大学必须回归常识,“严进宽出”必须转变。大学的常识是什么?大学的常识就是学生要把读书学习作为本分,老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天职。希望同学们不忘本分,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,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,用奋斗成就梦想。
三要追求真理,用知识开辟未来。将近100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告诉我们说,为什么要上大学?他认为,教育应分为知育、情育、意育三方面,知育要教到人不惑,情育要教到人不忧,意育要教到人不惧。其实科学正是达到不惑、不忧、不惧的最好方法,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普顿所说的“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,是相信真理的力量。”科学的本质是创新,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式,用批判性思维去认识和分析未知世界。大学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,讨论交流、学术沙龙、社团活动、社会实践,都是学习的重要方式。要特别注重“学思结合、专博结合、知行结合、继承与创新结合”,做到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培养科学素养、历练科学精神,成就科学事业,真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。
四要学会担当,用责任支撑未来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。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,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。”回顾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,维新志士的喋血、辛亥革命的壮歌、五四青年的呐喊,追求进步的青年一直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、社会理想的求索者、家国使命的担当者、民族大义的传承者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绝不是轻轻松松、敲锣打鼓就能实现,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。新时代呼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。今天,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上,希望你们时刻把使命放在心里,把责任扛在肩上,学会担当,担起青春责任、创造时代荣光、绽放青春光芒。
亲爱的同学们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关于大学的记忆,一个人也有一个人关于大学的情感。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:“这是个最好的时代,这是个最坏的时代。”时代本无差别,生活在时代里的人因为角度不同,所以感受不同;因为付出不同,所以收获不同。三年、四年后,当我们在毕业典礼再相聚时,我希望同学们能记得今天,记得今天我们的约定和我们发出的誓言;我希望看到同学们能够更加自信、更加灿烂地站在这里,自豪地说“大学四年,我无怨无悔!”那时,我们将再开启一次人生新的起航!
亲爱的同学们,今天是你们的入学典礼,也是军训动员大会。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投入到紧张的军训之中,大家将在教官和老师的指导下,学习国防知识,开展队列训练,掌握内务和队列条例,进行应急演练,开展入学教育。军训是大家入学后的第一门课,也是青年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、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。在军训中,同学们要以一个优秀士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养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、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、起居有序的生活习惯、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。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精神、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军训中,顺利适应大学生活,圆满完成军训任务。
亲爱的同学们,美丽的双龙湖上坐落着五座桥,分别是培德桥、励志桥、博古桥、通今桥、翱翔桥,五座桥象征着通向理想彼岸的五本通行证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在典雅厚重的菱湖之滨,在风光秀美的双龙湖畔,以青春之我谱写壮丽的乐章,以奋斗之我驶向光辉的彼岸!
谢谢大家!